我们的品牌

欢迎访问施耐德电气网站

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施耐德电气尹正:新质生产力时代,企业竞争内涵将发生巨变

中国北京

14/05/2024

下载 PDF

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被视为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变道超车”的根本动力,也在今年成为了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备受业界热议。

第一财经最近一期的“总编时刻”请来了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他谈及了自己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分享了这家具有百年创新历史的跨国巨头企业如何借势打造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自身影响力的经验,以及对业界加速转型的建议。

  • 新质生产力“喜新不厌旧”,数字化是关键

为了给中国产业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中国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要求“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基于施耐德电气多年的创新实践,尹正深切感受到新质生产力内在的“三高”特性,即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在尹正看来,高科技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发展动力。2024年,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人工智能+”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不管是‘数据要素x’还是‘人工智能+’,都在强调先进技术赋能各行各业,推动社会经济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高效能则强调全生产要素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高质量要求经济增长摆脱化石能源驱动的传统模式,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总结三高特征,尹正认为,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通过发展高科技、高能效、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化和绿色低碳双转型,我们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同时减少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碳足迹”。

fjb6xbfyrz-phpglkjlh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做客第一财经“总编时刻”

尽管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传统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赋能目标。“新质生产力是喜新不厌旧的。”尹正表示,传统行业只要能以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为引擎,坚持可持续发展,一样可以打造新质生产力。

其中,数字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涵。以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为例,这家被世界经济论坛认可的“端到端灯塔工厂”就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通过部署数字化和绿色创新技术,这家已经建立十几年的老工厂实现了系统100%安全可靠运行,运营用电成本降低7%,年生产效率提升14%,所在园区更实现了100%使用绿电。

idx04zndmm-phpomkipb

获得世界经济论坛“端到端灯塔工厂”称号的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

  • 从“竞争力”到“影响力”,企业成功注重新内涵

作为生产力的跃升,新质生产力要求生产要素转向全新质态,这必将促使产业生态和企业内涵发生变化。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驱动,本质上是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这些都要求高度开放的生态协同。

尹正提出,“首先,创新技术本身就是互相融通的,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和各种应用场景的结合,就需要跨界、跨出公司本身的院墙,寻求广泛合作。”其次,数字化要求开放协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必须打破孤岛,贯穿产业链上下游才能产生价值,数字化技术也要求广泛部署和密切协同。最后,绿色发展也要求协同。减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而“净零碳”本质上要求“全价值链统一设计、协同部署、共同减碳”,需要生态圈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因此,在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企业必须更加注重创新、数字化和绿色,企业竞争的内涵和成功的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要取得商业成功,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躬身入局,做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还要广泛赋能生态伙伴,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者。

为此,施耐德电气近期提出了“影响力”理念:每个企业、机构组织和个人都要在实现业务运营成功的同时,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广泛赋能生态伙伴,与产业伙伴和社会各界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cy83i471qp-phpgododb

施耐德电气提出“用行动创造影响力”

在尹正看来,“影响力”包含多个不同的层次,其中,“商业影响力”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在先进技术的助力下,企业要全面提升效率,获得商业成功,形成行业影响力。比如施耐德电气的中国工厂就通过部署数字化运营系统,整体生产效率提升8-10%,供应链能耗比2019年降低了13%。

其次,“生态影响力”是企业成功的保障。只有广泛协作,才能推进创新、可持续和数字化,从而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施耐德电气积极赋能伙伴,不仅实现精益制造和绿色低碳,还提升数字化技术和可持续服务能力,打开更广阔市场,共同为全球用户增效降碳。施耐德电气已承诺,将在204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碳中和,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净零碳排放。同时,“从2017年到2025年,我们要帮助全球用户减碳8亿吨,目前已减碳5.53亿吨”。

最后,“社会影响力”是企业成功的价值所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企业、政府、社会机构、教育界的共同发力。施耐德电气就通过产教融合积极培养产业人才,提供清洁电力和技术培训,还发起多项员工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助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 三大举措,打造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影响力企业”

在新质生产力时代,企业的竞争内涵从竞争力转向影响力,那么面对“新时代、新规则”,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快速进化,打造影响力,从而持续获得成功?

在尹正看来,新质生产力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理念转型:企业必须打破封闭、排他的传统竞争思维,抛弃漠视生态和社会环境的狭隘理念,以“影响力”视角全面评估自身优势,积极融入生态协作。

pwck1zzu73-phpepahci

从“竞争力”到“影响力”,新质生产力时代企业成功的新内涵

“施耐德电气不仅持续强化自身‘影响力’,还以这一理念为更多企业赋能,共同打造适合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发展理念和生态系统。”基于自身经验,尹正建议,企业打造“影响力”必须做好三件事,“一是对内进行全面创新,二是对外广泛携手生态伙伴,三是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战略核心”。

具体来说,在打造“商业影响力”的道路上,企业需要加强创新,树立领先优势。中国是施耐德电气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拥有五大研发中心,去年还在北京成立了AI创新实验室,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多元化的AI+应用场景,培养本土AI研发人才。同时,创新也离不开企业、政府机构和学界之间的协同。施耐德电气近日就与英伟达合作,集成双方技术能力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提供虚拟仿真和无缝协作,并推动边缘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4mhnwlomfa-phpkidefg

施耐德电气上海研发中心

其次,企业还应广泛携手生态伙伴,以打造“生态影响力”。比如施耐德电气以技术和经验赋能上下游供应商增效降碳,其发起的供应商“零碳计划”旨在推动全球前1000家供应商到2025年减碳50%。江西威尔高就通过参加这一项目,实现了产能优化、能效提升和绿色能源应用,仅光伏协议每年就可减碳2200多吨,通过设备能效提升每年还可减碳337吨。

同时,施耐德电气也赋能商业伙伴提升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量传统分销商正逐步成长为技术型伙伴,与施耐德电气共同服务各界用户。例如,固特安能捷通过施耐德电气EcoXpert合作伙伴计划成为数字化能效专家,与施耐德电气共同为傅雷图书馆部署了数字化能效解决方案,帮助图书馆的光伏自消纳率达到88%,碳排放减少约70%,成为了“全球首座LEED净零碳认证图书馆”。

mo18i7tpub-phpbhhgkn

傅雷图书馆成为“全球首座LEED净零碳认证图书馆

最后,通过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战略,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方可实现“社会影响力”。施耐德电气将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核心业务,搭建了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包括覆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价值链,联合上下游和客户共同形成高效、韧性、可持续的供应链。为此,施耐德电气长期位列Gartner全球供应链前25强,并在2023年位列第一。对外,施耐德电气还通过碧播计划、中法产教融合等项目,携手全国100多所职业院校培养数字化和绿色低碳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受益学生近十万名,不仅帮助青年成长,更为产业转型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打造新质生产力和企业影响力,必须从自身做起。”尹正强调,作为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和赋能者,施耐德电气将坚持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并继续强化生态圈,与更多中国伙伴相互赋能。“我们期待更多伙伴加入进来,共同创造对产业、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力,在高质量发展时代共赢未来”。

采用 Wiztrust 的区块链认证平台

自 2019 年 10 月 2 日起,为了保证通信安全,施耐德电气通过 Wiztrust 对其内容进行认证。您可以在网站 Wiztrust.com 上检查公司通信的真实性。
查看新闻稿 (pdf,185 kb) opens in new Window
共享此页面:

Chat

您是否有问题需要我们协助?
Your browser is out of date and has known security issues.

It also may not display all features of this website or other websites.

Please upgrade your browser to access all of the features of this website.

Latest version for Google Chrome, Mozilla Firefox or Microsoft Edgeis recommended for optimal functionality.